传艺愈心·润泽心灵——校区团委开展艺术疗愈第二课堂

采编:李如芸
发布时间:2025-05-10
浏览:

为缓解校区学子学习生活压力,丰富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形式,2025年3月,校区团委推出“传艺愈心”艺术疗愈第二课堂系列活动。该活动以中国传统书画为媒介,通过“艺术表达+心理疗愈”的创新模式,帮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缓解压力、表达情感。活动采用小班沉浸式教学,自3月底启动以来已开展33场,累计覆盖学生400余人次。

中国传统书画蕴含着“天人合一”“气韵生动”等哲学智慧,其创作过程融合了正念修行、情绪宣泄与文化认同,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。基于此,校区团委刘佳蕴老师积极探索,将中国传统书画引入艺术疗愈领域,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

本次艺术疗愈项目创新构建五阶段渐进式课程体系,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心灵成长体验。第一阶段为“笔墨初识”,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探寻书画笔墨的奥秘,领悟线条背后的哲学意涵。学生们不仅初步掌握了基本的书画技巧,更在笔墨的交织中建立起安全感与团体凝聚力,为后续的疗愈之旅奠定基础。第二阶段的课程则带领学生们走进山水画的世界,引领学子在欣赏与创作中感受“可行可望可游可居”的山水意境,让焦虑的情绪在山水的滋养下逐渐消散。第三阶段课程以梅兰竹菊的坚韧品格为切入点,激励学生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,提升心理韧性,学会在逆境中绽放光彩。第四阶段则让学生们尽情挥洒墨彩,在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的创作中将内心的压力与烦恼随着墨汁的飞溅而宣泄而出,实现心灵的释放。第五阶段课程则强调合作与共享,学生们携手创作长卷,在“和谐共生”的氛围中,强化社会支持系统,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,为心灵注入希望与勇气。活动开展以来,学生们反馈积极,纷纷表示在书画的熏陶下,他们的心态更加平和,面对压力时也更加从容。“以前总觉得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,现在通过书画,我找到了释放情绪的出口,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。”参与活动的同学感慨道。

此次艺术疗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,是校区团委在美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。它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缓解心理压力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平台,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借鉴。【审核:一审武荔涵,二审邢希如、李如芸,三审杨泽寅、蒋成东;编辑:刘佳蕴;图片:校区学子】